企业资讯
Industry information
跟踪第一供应链最新动态了解公司新闻及业务活动

关于工程机械行业代理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最常介绍

熟悉第一供应链的朋友可能知道,第一供应链有两大板块业务划分,分别是工程机械代理商业务系统(OEC)和装备制造工厂版业务管理系统(SCM),工厂版又细分为整机工厂版跟配件工厂版,后面会陆续介绍。


我们从第一供应链的代理商版开始。


以挖掘机代理商为例,一个代理商内部通常涉及的业务范围为整机、服务、配件、债权、租赁、二手、大修。有的业务可能涉及不多,但无法避免。


而代理商内部现在的管理系统现状是什么样呢?


背景:代理商内部信息化系统现状

如上图:首先会有一套财务管理软件,最常见的是用友、管家婆等标准财务软件;

配件业务通常借助于财务软件的进销存来管理;

整机和服务有的用工厂的DMS或CRM来进行管理,有的自己用表格单独管理;

债权方面有的工厂提供系统,就用工厂的,工厂没有的,有的用汽车行业的分期管理软件凑合,有的通过表格等最传统的方式管理;

大修、租赁、二手等业务,除了租赁有的企业单独管理外,很多还是停留在口脑记忆的阶段……



售前软件方面,有的用了CRM销售漏斗,把他们认为老板最关心的过程管控起来,采集销售人员、客户和位置等基础信息,但是因为跟后面的业务系统是独立而断档的,只能作为销售人员的过程管控工具,要承受着销售人员的抵触情绪,同时缺乏执行指导体系,收集的结果信息对于销售预测起到的帮助微乎其微;

还有OA系统等其他非业务系统,在这里不做单独赘述;

当然也有少数前沿的代理商尝试过自己组织和开发系统,这里面的滋味是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

……



平衡计分卡下的代理商业务分解,恰好对应了财务、业务、OA三部分系统。


工厂系统于代理商

前面提到了代理商内部的工厂系统,有的工厂是弱管控,也有不少工厂是强管控,这跟行业前几年的低谷有很大的关系。

工厂担心代理商管控风险的能力和自身管理水平,所以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,帮助代理商提高,也确实以此积累了客户信息,但也有加重代理商内部负担、销售数据失真等弊端。

但还有很多工厂系统代理商用的不好。

出发点都是好的,代理商也确实都有系统的需求,为什么会这样呢?



第一供应链也做过工厂与代理商之间的DMS或者涵盖工厂、经销商以及终端客户的CRM业务管理系统等定制化项目,结合过去的经验,首先是,代理商整体情况各不相同,即使是同一个单一品牌代理商,管理模式、人员规模、销售台量、服务模式等都不一样。

一个品牌的代理商,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行业代理商的缩影。要用一个软件项目,既满足工厂自身销售管理的需求,又要满足不同规模下代理商的需求,并且是持续的需求。

——做过项目的人都知道这并不容易。


第一供应链团队从07年起就服务于工程机械行业,高层团队还有着本行业从业经历,自身有成熟的代理商业务管理系统,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满足各工厂定制的需求即可。

而对于其它软件服务商而言,他们进入一个小众行业,能全面理解工厂业务需求都已不易,更何谈继续理解和满足代理商的需求,何况,描述的需求跟实际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个人对业务的理解偏差,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业经验,合作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“指东向东,指西打西”的情况,上线的时候,甲方会有一种——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的错愕,乙方则会有一种“我都照你说的做了,这种情况你前面没提过啊”的委屈。

要知道,做项目跟做产品是完全不同的服务思路定位。项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快进快出,产品讲究可持续发展的精耕细作。

如果不计成本、不计周期的做项目,相信最终会有皆大欢喜的一天。

关键——哪个企业耗得起?


第二点是工厂和代理商之间的数据传递,工厂当然希望越多越好,越全越好,越细越好,所以在落地时就容易掉入细节,架构也没问题,实现也没问题,但是忽视了实用性、易用性,而这个行业的使用者最需要的就是简单易用,循序渐进。

系统是工具,如果真的好用,代理商不会抗拒。

第一供应链代理商版有诸多应用非常好的典型代理商客户,工厂DMS系统是结合已有代理商软件和工厂需求定制开发的项目,也有很多应用非常好的工厂案例。

去年有同事在一家集团代理商公司谈合作,一位品牌公司负责人举例斗山的债权系统做的很好,他们内部用的很顺,直言你们能达到那个标准就可以。

恰好,那就是第一供应链做的项目。


实施工厂系统的目的,比如上图……(以债权为例,皆为演示数据)

或者再简单点,如下图(整机为例,服务和配件在此不做一一列举,感兴趣可以留言):


工厂系统的根源始末即是如此,很多品牌投入巨资,耗时短则一年半载,长则两三年甚至更久(项目周期越长,失败的风险越高,因为行业在发展和变化,人也在变化),耗费巨大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做出的系统如果代理商用不起来,其实挺可惜的。

不论推广强度如何,代理商用着难受,彼此都很尴尬。

这个领域里,也没有大品牌效应,早已有不少国内外知名的软件服务商在这类项目中折戟沉沙。

或许大品牌有很多其他行业的经验可以学习,带来一些没听过的新鲜的理念。先不说适用性,如果对本行业理解不深的话,能否落地就带有很强的偶然性……

到最后,等于是用一流的人做了个三流的项目,还要因为经验问题导致的超范围、延期等,只能追加投入和拖延上线,只能一边懊悔,一边继续投入被进一步套牢。

还是回到了服务商的定位,在这个行业,拼的最终还是一份坚守罢了,但是大品牌谁会考虑在一个小众行业坚守呢?



热门的债权软件

过去一年工程机械的销量又创新高,债权风险也颇受关注,刚才文中也提到了代理商的债权系统,这个是行业特色的,除了第一供应链,当前没有能直接满足这种业务模式的软件系统。


首先,到达一定台量后,没有债权管理会怎样?


公司有大量不明帐款无法核销

资信考察无法掌控

还款计划无法监督

客户前脚还了款,债权部门还在做上门催收

有的客户欠款半年无人联系,发现时已经人机并失

……


我们有时候会拿汽车行业来参照和学习,但汽车行业以分期为主,越大的品牌,标准化程度越高,比工程机械要简单的多。


可以这么说:标准化高的套装系统,都不会适用于这个小众行业。


工程机械会存在借款分期、按揭融资、旧机置换等销售方式,合同履行期间存在更改还款计划、还款不及时产生逾期需要对第三方融资机构垫付等情况,后续可能会存在法务处理,拖车及坏账冲抵、客户赎回、设备回购等等太多的排列组合状况。


自己开发或者用其他软件为基础更改的话,且不论底层框架是不是可以支撑这么多业务模式,也不论是否有授权能否改的动,光是要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和风险成本就已经很高,更容易出现的是,改了一半,业务发生调整,之前的程序又要推翻。


如此三次,失败已成必然。


代理商老板关心的(集团版节选,太长了导致截图不完整):

过去,现在和将来


当前背景下,工程机械行业代理商的信息化系统,是极度零散的。(第一供应链服务的代理商除外)



危机:这样会有什么问题吗?


首先,销售部门的业务信息甚至不能为服务和债权部门直接使用,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极高的信息壁垒。

——同样的客户,可能要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录入在各自使用的系统中,重复浪费人力不说,也极度容易出现了同一个客户,多份不同信息的情况,真真假假,时间一长,都无从考证。


客户跟公司发生业务后,公司却无法立体而全面的知道这个客户的全生命周期。

——什么情况下,从售前进行了合作的阶段转化,跟每一个部门沟通合作的情况,买了几台车,做了多少次服务保养,买了几回配件,是否考虑置换新机,是否有重复购买需求。

……


意味着,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代理商老板们,想对自己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当前及历史经营情况了如指掌,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。


要那么清楚干嘛,能赚钱不就行了?


那就继续往下看。。。

全部自定义的业务预警,及时帮助公司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


过去,这个行业弯弯腰就能捡到钱,也许会觉得无所谓,但现在人力成本这样高的情况下,还有大量重复无效的高级人力在浪费,会导致什么情况呢?


首先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率和利润,其次,会影响团队稳定性,也势必影响到公司的生存!


这么严重?……


这就从软件的两大作用说起:

第一条最基本的是辅助于管理制度的流程控制及预警提醒

这个很好理解,能帮助公司管理规范化,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;

第二条就是数据记录和分析。

对于代理商来说,产品不是自己制造,市场政策要依赖工厂,销售要看行业形势,真正能体现差异的就是自身的管理和面向客户的服务,而这些都需要一套完整流畅的业务系统做支撑。


如果没有系统,或者系统没有发挥作用:

能用3秒解决的问题,要花费半天打几通电话,甚至因为反复沟通的偏差,出现人为原因失误、滞后……

公司配件消耗永远都从新到货的配件开始使用……最里层的配件被遗忘,呆滞过期……

配件采购全凭经验,造成仓库、资金成本的占用……

客户报修后,不能得到及时的答复和处理,无法掌控服务进度,只能不断的发火,催促……

老板自己能快速获取的内容,却要几次三番的找到人沟通,了解,做文档,再沟通……


这样的情况,怎么去跟精细化管理、集团化运营、系统完善、反应迅速的同类企业竞争?

第一供应链有家老客户,能把一个仅在前十的国产品牌做出一年上千台的量,绝对不是靠价格战。


第一供应链自有的BI报表工具做的Dashboard,只要业务系统数据准确,报表听你的~

所以,结合自身在工程机械行业信息化领域摸爬滚打十几年的经验来讲,如果代理商企业想上系统,第一供应链OEC会是最省心的选择!


对策:一体化的业务管理系


用一套专业的业务管理系统支撑公司全部的业务需要,这样销售、服务、配件、债权、大修、租赁等部门都是围绕同一个客户、同一台车进行各自的业务信息维护,这样设备全生命周期、订单全生命周期、客户全生命周期都可以即时记录和呈现。

有家去年成功上线第一供应链的客户,之前是上面列举的零散系统管理方式,老板想看自己公司不同品牌、不同机型的销售报表,公司会计要做半个月才能出来,实施第一供应链代理商版之后,业务系统数据都是即时的,通过BI功能,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搞定。


对策:结果为导向的业务管理系统


作为老板,相信大多数企业家并不关心销售人员、服务人员、债权人员等的工作过程,过程有制度、有管理规定去控制,而结果是对过程的真实反馈。当然这个结果不是财务的三大报表,财务系统的结果,并不是真正的结果,这里的结果是指公司真正的经营管理状况。


对于集团代理商而言,第一供应链的架构,是这样的。

(单一品牌代理商少了集团管控和集团化报表。)


服务和配件没有多讲,第一供应链里面有行业独家的精益服务过程管理、配件自动补货计划(ROP)、智能仓储条码管理(WMS)、阿米巴经营等,分别帮助代理商提高服务满意度、提高配件库存周转率,提高现金流转效率和团队积极性。


关于售前CRM,只想说,我们最早做销售漏斗是2009年,国内主流的CRM公司基本是2011年之后才开始的。


CRM的核心并不是开发和功能实现,比起业务系统复杂的逻辑而言,商机、报告、定位、地图等功能不要太容易。


管控的目的是真正为销售带来帮助而不是成为负担。


信息化的目的也是为业务带来方便,而不是负担。



若对您有些许的启发,欢迎积极转发,让更多的行业代理商用上好用的业务管理系统,因此而受益~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鲁ICP备16007089号-2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